• <object id="qhw58"></object>
    <p id="qhw58"></p>

  • <tr id="qhw58"><strong id="qhw58"><listing id="qhw58"></listing></strong></tr>
    助力基層醫生學術成果展示 探索醫務人員職稱評價新方法——《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
    發布日期:2020-12-03 10:54:55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作者:《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編輯部 瀏覽次數:

    10月25日,《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以下簡稱“病例庫”)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召開,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姜永茂,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魏均民編審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36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 部長劉興平致辭

    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姜永茂致辭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社長兼總編輯魏均民編審主持會議


    會議由魏均民社長主持。魏社長向能夠克服疫情出行受限的困難前來開會的領導和委員表示了感謝,并簡要介紹了病例庫的建設背景以及目前的規模和功能。

    姜永茂副秘書長代表中華醫學會致辭,他指出病例庫的建立是充分響應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號召,鼓勵醫生把臨床實踐發布在病例庫中,探索職稱評價的新方法。而且目前國際上尚沒有類似的數據庫,希望各位委員能夠大力宣傳病例庫,將工作完成落實到位。

    劉興平部長在致辭中指出,病例庫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具有導向作用,是國家職稱政策向基層落實的一個支點,希望以此來撬動職稱評價改革,我們要順勢而為,把病例庫建設好,把服務醫生的功能做好。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韓英教授做大會報告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病例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韓英教授在《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建設意義的思考》的匯報中,指出了臨床醫生目前遇到的困境: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條件做科研,但又不得不做科研。今后病例庫如果能夠成為臨床醫生晉升職稱的參考,那么將會極大地緩解目前臨床醫生所面臨的科研壓力,臨床醫生只要專心看好病,寫好病例報告,發布在病例庫中,篇數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作為晉升職稱的一個參考指標。


    編輯部負責人李靜副編審介紹病例庫的發展情況


    病例庫編輯部負責人李靜副編審介紹了病例庫設立的政策背景、發展情況,并解讀了病例庫的出版政策、收錄宗旨、范圍等一系列的問題。病例庫發布文章遵循的是知識共享協議中最嚴格的協議文本即CC-BY-NC-ND協議,不僅保留作者的署名權,而且要求讀者不能對文章進行修改或二次演繹,并且不能將文章用于商業用途。病例庫的收錄宗旨是貼近臨床,體現“三嚴三實”基本功,在兼顧收錄標準疾病的同時,也廣泛納入疑難病和罕見病。收錄范圍是基層和三甲醫院并重。對病例的要求是病例真實、可溯源,診斷明確,治療規范。發布文章的作者免交審稿費、發布費,并獲得中華醫學會雜志社頒發的收錄證書;另外,病例庫鼓勵作者將發布的文章再次投到其他紙質期刊。最后介紹了審稿要求,要求專家在2周之內將文章審回,并對病例報告的格式和審稿標準做了詳細介紹。


    北京協和醫院關鴻志教授作為委員代表發言


    北京協和醫院關鴻志教授作為委員代表進行了發言,他在2020年成功地組織了一批神經科腦炎的病例報告,并在編輯部的帶領下召開了有10余名國內腦炎專家參加的線上定稿會,文章集中地展現了專業領域所取得的成績,是一次非常好的學術展示機會。

    參會的委員們對病例庫的發展也非常關注,委員們認為病例庫是對醫學和臨床教學都非常有幫助、非常有意義的一個舉措,可以推動臨床水平的提高,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委員們還提出病例庫應加強互動性,增加專家點評和讀者提問功能。韓英教授總結發言時提出,希望把病例庫打造成學習的平臺,讓各個專業分享案例,走出各自的思維圈,互通有無,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病例報告,推動學科及整個醫學科學的進步,當然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要盡快推動病例庫健康發展起來。

    《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合影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不卡
  • <object id="qhw58"></object>
    <p id="qhw58"></p>

  • <tr id="qhw58"><strong id="qhw58"><listing id="qhw58"></listing></strong></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