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 |||||||||||||||||||||||||||||||||||||||||||||||||||||||||||||||||||||||||||||||||
|
|||||||||||||||||||||||||||||||||||||||||||||||||||||||||||||||||||||||||||||||||
2月24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趙玉沛會長出席,主任委員喬杰院士主持會議。 根據《中華醫學會章程》有關規定和工作需要,中華醫學會決定設立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協助理事會開展專項工作。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共26名,其中顧問2名,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5名、委員18名,委員中有4名45歲以下的青年代表。根據工作需要,專家委員會聘請委員李姣兼任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對外聯絡部趙偉立任委員會副秘書長。 趙玉沛會長指出,學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各項工作都上了新的臺階。希望委員會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和建設性,加強統籌謀劃,發揮專家資源優勢,創新交流方式與方法,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醫學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形成醫學領域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主任委員喬杰院士表示,“聯絡華洋醫界,鞏固醫家交誼”是學會建會之初的宗旨之一,學會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宗旨,并在推動國際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二十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趙玉沛會長提出學會要“樹立國際觀念,發出中國醫學時代強音”,明確了以打造世界一流學會、世界一流期刊為目標。專家委員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到全球衛生治理之中,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向全世界發出中國醫學的時代強音。 副主任委員顧法明介紹了委員會工作情況,并提出專家委員會可從指導學會進一步完善外事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國際化人才梯隊培養;加大國際輿論宣傳,發出中國聲音、分享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發揮民間外交作用,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加強資源統籌等五個方面重點推進工作。 委員們積極為專家委員會的發展建言獻策。顧問韓德民提出,要加強強國建設,在國際新形勢下積極發揮大國引領作用。副主任委員姚克表示,醫學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有效手段。委員賈偉平表示,希望通過專家委員會平臺,更好地展現我國醫學成就。委員黃宇光表示,要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在學術交流中確保國家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委員李姣表示,要為拓寬國際醫學合作與交流履職盡責,積極作貢獻。 會議強調, 今年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學會全體同志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強化責任擔當,積極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五四、王健、李國勤、顧法明、郭偉華、姜永茂、王大方、杜治琴等參加會議。
|
|||||||||||||||||||||||||||||||||||||||||||||||||||||||||||||||||||||||||||||||||